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
粗淺而充滿錯誤知識的醫療廣告
早上開出上班的時候偶然聽到某個學會的理事長幫禿髮藥商打廣告,內容不外乎是會影響人際關係啊什麼之類,原本廣告嘛不就是這樣說。不過我忽然聽到他說:「禿髮是一種疾病。」
立刻讓人整個心都沉下來,又是一個屈服於龐大利益的例子。
通常對於及並與症狀的分類,簡單來說就是XX病,便表示此種病症對身體有害,且大概已有治療方法;XX症,則不確定是否對身體有害,或者尚無治療方法。
至於哪些對身體有害則要看當時的醫療技術與道德規範而定,也因此常常會有以前不是病的現在成了疾病,以前被稱為疾病的現在反而是正常現象。例如骨質疏鬆、例如同性戀。然而對於禿髮我個人還是持反對歸類為疾病的立場,充其量只能算是症狀,對身體並無立即或者近期、中期的身體影響,若以目前的道德標準來看,也沒有什麼非要歸到疾病來強烈立場去證明。倘若歸為疾病,那麼只會增加民眾無端的恐懼。
我們可以說禿頭不好看,會影響人際關係;但解釋為疾病後,便需要更加嚴肅的看待,是不是會造成身體什麼問題?會不會有生命危險。於是演變到最後便有了「藥品」來相對應這個疾病的治療,所以有時候藥品並不是因為疾病出現後而研發出來,而是先研發了藥品後,在從各種症狀去找出對應的,最後改稱之為疾病。
雖然我也在診所工作,但偶爾面對病人詢問臉上的皺紋或者斑點時,我總要告訴他們,這些可以治療,也不見得不好看,不是臉上什麼都沒有就是「完美」,真正的完美還要加上些許的自然,留一點皺紋、留一點雀斑也很好看,這是非必要的治療,你喜歡你有能力就做。
不過,身處在這樣的醫療環境裡,當醫生們再也不能夠專心在治療病人身上,而需要另外籌措付給員工的薪水之後,我們還能夠要求醫生的道德要有多清高呢?當醫生們每個月從健保局拿到的前叫做「暫付款」,而之些暫時支付的款項老早已經被「浮動點數」直接打折扣,更別提每半年才給的款項,我們要要求醫生有多麼、多麼的高道德?
所以在Yahoo知識+裡,連鎖的麥XX診所、韓X診所、熱X診所等瘋狂的採取自問自答進行置入廣告、甚至指派員工每日回家搜尋自家網站點選以求得搜尋排名時,我們除了指責這些商業診所的錯誤外,也許我們自己多少也都有些責任在;需更正的選舉、需更正的看病觀念、需更正的醫病關係,這些都不會只是一方的錯誤。
我忽然想起一本書,特別找出來與你分享。也許在這個受到限制的blog裡,我們都能夠找到一些自己心中的真理:「發明疾病的人」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1 則留言:
贊同你的看法,
大環境的壓力,
讓很多醫生變成批著白袍的商人,
有些是醫師自己的問題,
有些則是商人介入診所的經營造成的。
另外一方面,患者將醫療當成商品,
不尊重醫療專業也是原因之一。
健保的問題無解,
只有越來越壞的可能,
商業化、惡質化
是無法靠少數人振衰起敝。
反正,
看壞就是!
張貼留言